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13的文章

父亲被饿死 诺奖得主旧居竟变爱国教育基地

圖片
父亲被饿死 诺奖得主旧居竟变爱国教育基地 http://www.creaders.net   2013-06-14 14:39:09  苹果日报   [ 0 条评论,查看/发表评论] 美籍华人、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自12岁被母亲送到香港求学后,留在河南的父母相继饿死病死,崔的姊姊跪求全村欲借铁铲葬母都无人可怜。 崔得诺奖后,河南地方官却把崔的故居大肆修葺,甚至题名为「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」。对于崔「被爱国」,网民近日翻出旧账,怒斥「这群没了礼义廉耻 的官员,还有甚么做不出?」 崔琦自小家贫离乡,1998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已是美籍华人身份。然而,其故乡河南宝丰县却借名沾光,在崔旧居大肆修葺、辟作「崔琦事蹟展厅」,又请崔从美国寄去「诺贝尔颁奖礼盛况」、「诺贝尔奖牌」等相片作展览。   最讽刺的是,中共河南省委领导该馆题名「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」,供游人参观。博物馆多次邀请崔回乡,崔即使出资在家乡建校助学,多次访京出席学术会议,却不曾回乡。连网民也气愤地说:「这叫被喻为爱国者的崔琦,如何面对他父母的坟墓?」   现年74岁的崔琦出生在宝丰范庄村。当年崔母坚持把崔送到香港求学,其后大跃进时期,河南爆出饿死人最惨的「信阳事件」,崔的父母均饿死、病死。崔的 姊姊多年后透露,父亲不肯向共产党献媚,所以获分配的粮食特少,遭活活饿死。时至今天,崔仍对父母的死耿耿于怀,近年接受媒体访问时流泪说:「如果我留在 农村就好了,也许我的父母就不会饿死了。」   崔琦离乡后在香港培正中学读书,1958年负笈美国,1982年起任教普林斯顿大学,与哥伦比亚大学另一教授发现「分数量子霍尔现象」,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,现与挪威籍太太居美,育有二女。  

中国未来可能比晚清还不堪 结局更类似北宋

中国未来可能比晚清还不堪 结局更类似北宋 http://www.creaders.net   2013-06-15 23:07:08  犀利公   [ 0 条评论,查看/发表评论]   突如其来的宪政之争,既不是新一届中央全面左转的信号,也不是左派在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之际重夺话语权的标志,而是高层继“南周-炎黄春秋事件”之 后对自由派妄解中国梦的继续阻击,以便在秋季开会之前进一步统一思想:中国梦,只能我解,你不能解;只能我替你做,你不能自己做。拥宪派期待三中全会会深 度涉及政治改革,是不现实的。  宪政之争的实质   之所以下中央不会全面左转的结论,是因为其身份并未改变,仍然是利益集团的代表。不管左右两派怎样解读圣意,怎样卖力地把总书记或总书记的父亲往自己 这边拉,都是一厢情愿。利益集团就是利益集团,它的最高准则是利益,既不是党章上所宣扬的左派赖以为命的毛泽东思想,也不是宪法上所载明的右派勉强可作依 靠的民主自由法条。经济上开放,政治上封闭,只能强国不能富民,只能专政不能宪政,这就是正路,其它都是邪路或老路。利益集团明白:左转,庞大的家族利益 可能被清算;右转,不受限制的权力则可能会丧失。   普世派(“邪路”派)的最佳选择是不参与,让利益集团(“正路”派)和左派(老路派)自己鼓噪,他们能从理论上将82宪法都否定了才好。其实,对于反 宪政这股逆流,即便是拥宪派不上阵反驳,当局也会叫停——利益集团才真正害怕无法无天。如同中美不能为敌不可开战这样一个大话题,不用普世派提醒,当局自 己都会竭力维护——美国才是利益集团最放心的避风港。这一点,连王立军都不会犯煳涂。   左右两派的知识精英,都喜欢到利益集团刻意布置的话题中去扮演角色,陷入意识形态之争的泥淖之中。每当高层提及不否毛时,左派便以为圣意要左转,迅速 跟进,鼓噪一通,幻想再举毛的旗帜。其实,利益集团根本就不敢重返毛时代,只是想利用左派阶段性地压制一下自由派而已。每当高层做出一点改革姿态时,自由 派就会鹊起,不惜用溢美之词把他们往改革神坛上推举。其实,利益集团不过是想把他们重新拉回到对政改的期待与幻想之中而已。   借右抑左,纵左打

不幸成真 一位厦门市民对BRT事故的“预言”

不幸成真 一位厦门市民对BRT事故的“预言”       发生于6月7日的厦门BRT事故已造成至少47人死亡。请读读一位厦门普通市民在2012年7月在当地一个论坛上写的这篇“预言”吧!这位有责任感的市民只是在高峰时间乘坐了一次BRT,即有“不祥预感”,他写道:什么时候要出大事故? 以下是全文:   《一个普通厦门市民对BRT提出的几点建议!》   BRT快速公交车运行几年来已成为我市最受市民欢迎的交通方式,它因不堵车、不受红绿灯管制而快捷;因收费低又分段计费是工薪阶层最经济的出行选择。 我在退休前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,平时在老市区出门也是“踏脚踏车”。走远一点的路或出岛才享受便宜又快速的BRT,但我极少在上下班高峰期来“凑热闹”。 昨天傍晚有急事,上了车我才发现情景相当骇人!   我是在19点刚过从二市站上车的。这站离始发站不过二三站,但是所过班车车厢已是乘客满满。勉强挤上车感觉到所有的人都没有转身的空间,而后面的人还 在奋勇挤进车门。车到火车站情景最可怕:站台上是黑压压的人群密不透风塞满了狭窄的长廊,不等车上人下来,他们就急急的要冲上车。下的下不来,上的上不 去,一片喧嚣人声。问了站上的老乘客,始知每天这个时段都是如此景象。   我突然有种“不祥预惑”:什么时候要出大事故?   厦门这BRT快速公交车运行还没几年,还没什么大事情发生,市政府听到的大概都是“赞美声”。尤其从初建时民众没体验,不理解,不赞成到建成后感受到 它的方便而称赞,这种状态中上上下下最容易忽视它的隐患。北京是个自我感觉极好的大都市,但是一场暴雨就让它丑态百出。许多原本可以防患于未然的大节、细 节,在无事的年月里人们或不在意或无视它。一旦有事,手足无措。   厦门BRT快速公交车在客运高峰期车厢都挤满一百多人(限定满员是多少人?请告知),人挤人如同将下锅清炖的“插蛏”。一旦车辆因超载而发生爆胎、因 转弯太快而翻车、因气温太高而自燃……(原谅我乌鸦嘴。谁预警北京将被水淹肯定也是乌鸦嘴!)车厢里的人别说逃生,连挪身都不行!高架桥又是封闭的,一旦 有,事消防车、救护车从哪里上?依靠直升机空投?各个站点即使有备用器械又如何送达?   平安无事,皆大欢喜。一旦有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