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五四」民主與科學夢未圓 90年任務未竟 精神不存?

「五四」民主與科學夢未圓
90年任務未竟 精神不存? 2009年5月3日


【明報專訊】現今在大陸談論「六四」仍是禁忌,但另一次學生運動「五四」至今已經90年,卻每年都成為學界話題,今人除了反思它以及「新文化運動」在上世紀初掀起的思想及政治的風雲,還藉此重提當年未竟的夢想--民主與科學,每次討論皆能勾起有識之士久埋心底的理想。「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。」今日起一連兩天,本報記者訪問數名內地學者,走訪「五四」策源地北京大學,探訪這名已屆耋耄的「新青年」。

民主科學被淡化 突出愛國

「從89年開始,談五四就一直是『愛國』。」隨覑5月4日臨近,中國各地均有五四紀念活動,但都是強調「五四」是「愛國運動」,淡化其主旨「民主與科學」,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員雷頤對此頗不以為然,「實際上是用愛國主義來獲得某種更大的民眾精神上的支持。」

「嚿子對端午,月餅對中秋,民主科學對五四。」雷頤引述內地已故作家冰心的話說,談五四不談民主科學,就如端午節吃月餅一樣「不對味」。他說,官方對五四的宣傳在1979年之前都是強調知識分子改造,之後改成「愛國」,雖然連帶提及民主與科學,但擺在次要地位,但無論哪一種提法都是為維護統治服務。

思想啟蒙運動 受政治阻礙

雷頤解釋,90年前提出啟蒙是因「亡國滅種」的危機在即,知識分子意識到需要開啟民智,故啟蒙處處服膺於救亡,埋下了「救亡壓倒啟蒙」悲劇性的種子。推動民主與科學的啟蒙運動受政治因素阻礙,至今未能完成。雷頤認為,「阻力有兩個方面,一方面是因為50年代形成的一套意識形態,對民主、自由、個性解放的否定,強調集體主義;另一方面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形成。」他說,談民主會質疑官員權威、制約他們的權力,今年「兩會」時有官員被問到公開財產時反問「為什揦老百姓不公開?」體現了政治體制改革之艱難。

欠獨立思考 「科學」大忌

「民主」尚未解決,「科學」也難獨善其身。雷頤認為,現時所談的「科學」側重於技術,而不是獨立思考的精神,學術界還有很多禁忌,例如對於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的胡適,由於在上世紀50年代曾被毛澤東定為批判對象,至今在內地仍屬敏感名字。

至於「愛國」,亦可以有不同解釋。雷頤說,當時學生提出的「愛國」是「愛中國」,並不愛當時執政的北洋政府;而且陳獨秀所提出的「愛國」,是吸收西方先進文明用於強盛中華民族的愛國。但是,現時政府所定義的「愛國」是「愛社會主義、愛共產黨」,並且以「國情」來拒絕接受普世價值。

抵制家樂福 顯狹隘民族主義

令雷頤憂心的是,時下很多青年人接受了這種狹隘的、排外的民族主義,「去年抵制(法資超市)家樂福的時候,學生一煽動就起來了。」但他又指出,當局一方面強化學生的民族主義意識,另一方面又擔心會再有學運爆發,影響穩定,所以每年5至6月都較為緊張,擔心「六四」或是「五八」(1999年5月8日美軍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,學生遊行並打砸美國大使館)再重演。

明報記者



















编者按:不能消灭之,则强菅之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毛泽东的绝密文稿《我的自我评价》

润涛阎:中美必有一战?

由朱由检想到习近平